销售热线
0571-89935606
0571-89936112
防护等级要求采用两个专用字母的组合,即“IP”(INGRESS PROTECTION)后加两位特征数字及附加字母和补充字母组成,不要求规定特征数字时,用X表示。附加字母和补充字母不需要时可省略不写,不需代替。IP代码的配置方法如下:
防护代码“IP”后边第一位数字表示防止接近危险部件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
第二位数字表示防止水进入:
附加字母表示接近危险部件的防护等级,分别以A、B、C、D表示。
补充字母可用来表示补充的内容,分别以H、M、S、W表示,其含义是对所在防护等级进行试验时要加的补充条件。
有人会问,既然IP代码后第一位特征数已有对接近危险部位的防护,为什么还要另加附加字母?这是因为,若接近危险部位的防护实际高于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的防护等级,而又不想提高第一位特征数字要求,因为提高第一位特征数字要求意味着提高了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能力,造成通风散热不良及加工难度加大。这种情况下,可考虑设置专门代表防人接近危险部位的特征字母,即附加字母。
例如IP2XC,IP2X表示直径大于或等于12.5mm的物体不能进入,也表示手指不能接近危险部位,即直径12mm、长80mm的铰接试指与危险部位有足够的间隙,若认为这对防止接近危险部位的防护不够严格,后边再加附加字母C,表示工具也不能接近危险部位,即用直径2.5mm、长100mm的试件测试,也与危险部位保持足够间隙。这也意味着很小的螺丝刀也休想插入至危险部位,这可防止人手持工具情况下发生触电事故。
防护等级示例:
IP23
【2】——防止人用手指接近危险部件;
——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
【3】——防止淋水对外壳内设备的有害影响。
IP23CM
【2】——防止人用手指接近危险部件;
——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
【3】——防止淋水对外壳内设备的有害影响。
【C】——防止人手持直径不小于2.5mm长度不超过100mm的工具接近危险部件(工具应全部穿过外壳)。
【M】——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的试验是在设备的可动部件运动时进行。
声明
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删文或者付费转载并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